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12日
信息來源:
什么是成本領先戰略?
毫無疑問,"成本領先戰略"能夠讓企業賺到更多的利潤,即便市場已經如同一條"擰干的毛巾"一樣沒有多少利潤,但是通過"成本領先戰略"依舊可以從市場上擠出不少的利潤,因為這一企業發展戰略解決了一個一般企業都很頭疼的問題--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本高昂造成企業資源緊張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并使得企業培養出節約精神,從而讓企業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成本領先戰略"就是企業節約的一個高級境界,只有進入這個境界的企業才能夠有效地減少企業浪費,讓企業煥發出無限活力。
"成本領先戰略"也被稱為"低成本戰略"。當任何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低于其他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之時,它的低成本所節省出來的價值就會轉化為企業利潤,從而有效地增加企業的利潤空間。一個成本領先企業花費較小價值而取得跟其他企業競爭的優勢,要求這樣的企業在與其他的競爭企業比較之時,其生產的產品必須在獨特的基礎上取得同類別產品的相等價值或價值近似值的有利位置,不然生產出來的低價格、低品質的產品必然不利于競爭。
一般來說,成本領先型企業必須做到以下兩點才能夠成為一個能夠將成本價值轉化為利潤的企業。
第一,成本領先型企業和其他企業相比更重視在采購原材料上的節約。一直以來,很多企業降低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本都會從降低勞動力的成本開始,卻往往忽視了企業在采購生產原材料上的節省,因為這類企業都將采購原材料看成一種占次要地位的輔助職能,在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不予以重視--原材料價格由市場決定,并不是由企業管理部門決定。
正是基于這一種生產管理上的認識,這類企業的采購部門在采購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原材料的過程中往往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原材料的購買價格上,甚至以原材料的購買利益值來作為采購人員的工資發放標準。因此,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采購人員在采購原材料的時候過分追求購買價格低廉的原材料,往往忽視了原材料的品質,最終為企業帶來了危害--產品質量下降。
比如說,著名的"三鹿奶粉"事件中,企業采購人員追求原材料的價格低廉,而忽視了奶農往牛奶中摻雜的能夠導致嬰幼兒尿結石的三聚氰胺,最終導致"三鹿奶粉"這一中國奶粉市場上一度占據龍頭老大地位的企業,在發現產品含有三聚氰胺之后迅速走向"死亡",而這一切都是企業不重視采購環節所造成的悲劇。所以,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一定要重視企業的采購部門,加強對企業采購人員的素質技能培訓,加大對企業采購部門的督導工作,只有在嚴格把關的前提下讓采購人員選擇最低價格的原材料,才能夠有效地減少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并不會對企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第二,集中生產活動的成本的企業更容易實現成本領先戰略。長久以來,大多數的企業管理人員對"成本"都認識得不夠全面,他們總是片面地將成本理解為生產,即簡單的產品加工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成本和生產資源成本,忽視了市場營銷、產品服務、技術開發、企業設施等生產活動中耗費的成本,而這些生產活動的成本卻占據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中很大的一部分比重,因為這些生產活動占據了整個企業生產經營鏈的絕大部分。所以,企業管理者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效地降低企業生產活動的成本,才能夠讓企業成為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
在降低企業生產鏈上的成本之時,企業必須本著"精簡"的原則,而不是單純地"縮減",因為企業生產鏈上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是企業正常運轉所必須的,如果哪個環節過于薄弱或出現"斷鏈"現象,那么很有可能使得企業運轉速度放緩或者直接導致企業癱瘓,只有科學合理的"精簡"才能夠使得企業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好、更快地運轉,減少企業生產活動的成本,為企業帶來更為豐厚的利潤。
文章摘抄于:《浪費的都是利潤》作者:汪中求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