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16日
信息來源:
人際交往過程中 要有溝通成功的信心
一個人沒有自信,那么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分數就會大打折扣,因為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和自信的人在一起的。有自信的老板不喜歡唯唯諾諾的員工,因為這樣的員工不能提供不同的想法。
所以,我們在日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要有溝通成功的信心,不要總是被溝通會失敗的心理所困擾。只有通過多與人溝通,才能增加與他人進行社會比較的機會,也才能有利于去發現自己的長處,從而有利于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與評價,增強自己的信心,克服自卑感。當然,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不是表演出來的自信,自信首先是建立在自我認知之上的,所謂的自我認知,就是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實事求是的看法和評價,包括自己的性格、能力、長處、短處、人生目標等等。
拿破侖?希爾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并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只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
許多沉默寡言、不肯開口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讓你們知道我是這么無知。”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很渺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
每次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開口時,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他會愈來愈喪失自信。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盡量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發言。所以,要多發言,這是信心的“維他命”。
不論是參加什么性質的活動,每次都要主動發言,也許是評論,也許是建議或提問題,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發言。要做破冰船,第一個打破沉默。也不要擔心你會顯得很愚蠢。不會的,因為總會有人同意你的見解。所以不要再對自己說:“我懷疑我是否敢說出來。”你一定能行的。
文章摘抄于:《史上最強的溝通術》 作者:郭鵬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