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8月05日訊 天一放晴,江南的盛夏便迅速升溫。
“這有點像玉環的水暖閥門業。”浙江省水暖閥門行業協會秘書長楊延才說,金融危機稍一停息,玉環的水暖閥門行業便又一片紅火。
支撐楊延才這一看法的,是以下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800多家水暖閥門生產企業,共完成產值114億多元,其中出口5.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5%和53%。
“我當秘書長五六年了,這么高的增幅,還從未見過。”楊延才說,照這個勢頭,今年玉環縣整個水暖閥門行業總產值創下200億元新紀錄,應該不成問題。
技改:讓企業多雙“隱形的翅膀”
一個銅毛坯送進全自動數控機床,幾分鐘后,銑平面、鉆深孔、攻螺紋三道工序一氣呵成。在豐華銅業有限公司打工的安徽小伙胡海良,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斷地往兩臺機床“喂料”與“取樣”。
“用全自動專用機床,以前6個人的活,現在1個人就能輕松搞定。更重要的是,相比以前人工操作,產品質量大大提高。”豐華老總李法余對于自己花數百萬元建起來的全自動加工中心,打心眼里覺得劃算。
在李法余眼里,廠里花大血本搞裝備自動化改造,主要是基于這樣的考慮:一是提高產品精度,縮小與發達國家加工水平的差距;二是提高自動化水平,應對“民工荒”難題。
“2003年以前,玉環水暖閥門產品多以中低檔為主,質量不好,附加值不高。”長期關注水暖閥門業發展的市進出口檢驗檢疫局機電處處長王俊杰說,裝備水平差,讓水暖閥門業在危機中吃盡苦頭。
近幾年來,通過科技創新,加大裝備投入,玉環水暖閥門產業層次有了顯著提升。尤其是金融危機后,裝備投入更是成了各家角逐的重頭戲。
這場席卷玉環水暖閥門業的技改熱,也令楊延才感同身受:蘇爾達從國外購進拋光機后,拋光工人從原來的百余名減少到20多名;永德信大批購進專用機床后,再通過對工藝流程的改進,工作效率提高30%以上……楊延才說,800多家水暖閥門生產企業中,絕大多數都添置了專用機床等新設備。
通路:讓產品多個銷售窗口
“一瓶水、一罐奶,你知道人家要賣多少錢嗎?娃哈哈一年能賣500億元。”剛剛從上海參加總裁班培訓回來的永德信控股集團老總彭漢平說,6000多家一級銷售商組成的通路,讓娃哈哈牛氣沖天。
羨慕于娃哈哈驚人的市場建構能力,彭漢平決定,企業今后的發展戰略,是從原先注重水暖閥門生產,轉向推崇市場通路建設。
為完成這一全新的市場轉型,眼下,永德信一方面在市外抓緊300家專賣店鋪設;另一方面抓住國家建材下鄉契機,爭取在每個鄉鎮鋪設銷售網點。
號稱全國數一數二的水暖閥門生產基地,玉環卻有一個致命“軟肋”:產品一半以上依靠外銷。國外市場一有風吹草動,水暖閥門行業就會噴嚏連連,傷風感冒。去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由于接不到一張訂單,當地一度有近四分之一的企業被迫停產。
“外貿依存度過高這一‘短板’,令水暖閥門行業很容易受制于人。”浙江省水暖閥門協會副秘書長陳林貴說,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金融危機后,國內市場成為玉環大小企業熱捧的“香餑餑”。
去年,沃茲、菲時特、欣爾利、永德信等4家玉環知名水暖閥門企業罕見地抱團闖市,揮師北京設立“沃菲爾德”營銷平臺,高高舉起內銷大旗。
在政府的引導下,水暖閥門企業聯合拓市,先后在玉環開設了中國水暖閥門城和山東臨沂銷售中心,抓緊布局國內市場步伐。
“由于長期做外貿生意,不少水暖閥門企業連營銷人員都沒有幾個。”陳林貴說,市場創新方面,玉環水暖閥門要完成從國外到國內市場的轉型,眼下才剛剛破題,今后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品牌:讓行業從制造走向創造
“品牌建設的確是玉環水暖閥門業的短腿。”陳林貴說,同樣一個水龍頭,人家意大利人要賣上千元,而玉環人恐怕只有區區幾十元,不及人家零頭。由于沒有自主品牌,玉環不少企業事實上已淪為國外品牌的加工廠。
改變正在細微處出現。去年,豐華銅業公司斥資百余萬元,破天荒在中央臺打起了廣告,開始推介豐華品牌。永德信則對旗下的專營店統一實行店面設計,對同意使用“永德信”牌子的加盟商,給予重金補貼……“目前,玉環已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此外,還一批全國知名的閥門和水龍頭品牌。”陳林貴說,就區域而言,玉環水暖閥門行業在國內已有不小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這種喜人局面,還出現在國外市場的開拓上。“產品銷往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市場時,不少企業開始紛紛使用我們的自主品牌。”陳林貴說,對于貼自家商標銷售的國外經銷商,玉環廠家都會相應給予一定的返點讓利。
去年,豐華銅業公司花了100多萬元,特意制作了一張動漫光盤,隨產品贈送給全球用戶。李法余說:“只要用戶一按淋浴器和水龍頭,豐華商標就會映入他們的眼簾。這也算是植入式營銷吧。”
但陳林貴認為,有的受限于自身認識,視創牌為畏途,有的囿于自身實力創牌舉步維艱,品牌建設在玉環水暖閥門行業眼下只能算剛剛起步,要想真正有所斬獲,未來還有更漫長的路要走。
轉型升級:心要熱,步要穩
眼下,玉環水暖閥門業,正經歷著一次無比痛苦的轉型。
面對上漲的工人工資,昂貴的自動機床要不要買?面對過山車般跌宕的海外市場,內地經銷網絡要不要鋪?吃夠了代加工的苦頭,代價不菲的自家牌子要不要創……一個又一個的岔路口,糾結在玉環大小水暖閥門業老板的心中,逼迫他們作出抉擇。
盡管困難重重,盡管舉步艱難,但對待轉型升級話題,心要熱,態度要積極。因為大家心里都清楚:光靠幾近賣銅賣鐵似的粗加工,好日子肯定會走到盡頭;而沒完沒了的價格戰,毀滅的是整個行業的未來。對于不熱心搞轉型升級的人,經濟學家早有狠話撂在了前頭:搞,或許能找到一條活路;但不搞,肯定沒有出路。
但這僅僅是一枚硬幣的一面。另一面就是搞的過程中,頭腦要清醒,步子要穩健。因為任何企業都資源有限,任何老板都精力有限,這種情況下,聰明的做法就是根據輕重緩急,找出企業最急需補上的“短板”,然后利用有限的資源和精力,盡快補好這塊“短板”。
轉型升級從來不是企業一家的事,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幫助。這方面,我們希望各地正在轟轟烈烈開展的“雙服務”,能夠為企業發揮“參謀”和“保姆”的作用,真正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助力。
據臺州日報 林遠錦 駱戰紅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