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臺注塑機,就可以生產。”憑著善闖敢拼的精神,臺州塑料產業從零開始,直至今日,從塑料模具、塑料機械制造,到塑料制品生產,再到原料貿易和產品銷售,每一個環節都有相當數量的企業進行分工協作,構成完整的塑料產業鏈,成為一塊“金字招牌”。
在此同時,隨著產業的縱深發展,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塑料行業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強大的剛性需求背后是成本優勢的減弱
翻開《2009年臺州塑模行業發展報告》,你會意外地看到,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的2009年,臺州塑料模具行業仍然實現了9%以上的增長,增長速度居全市五大主導行業之首。據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全市塑料行業年銷售額近500多億元,原料消耗近500萬噸,全部塑料制品及配件年產量400多萬噸,總產量占中國塑料制品產能的十分之一。
臺州塑料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陳嘉增表示,我市塑料制品行業盡管在總體規模和總量上占一定優勢,但在塑料制品的產品結構中,大眾化的日用塑料制品占60%左右,包裝、建筑、工業用塑料制品比重不高,農用產品品種過少,特殊用途產品明顯不足。
不難看出,隨著原料上漲、出口稅調整、土地成本、人力成本增加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臺州塑料制造產業原先依賴的成本優勢逐漸減弱,企業生產成本的增長使相關產品的利潤率越來越低。
黃巖潔野塑料廠老板管顏才說,原料、人工、土地的成本年年看漲,原先的出口退稅補貼也少了,導致產品利潤更低。而在市場上,產品成本基本透明,想在任何一個生產環節上壓縮成本都很困難。
家庭化、分散化、同質化仍是臺州塑企共性
目前,全市有1萬多家塑料制品生產企業,規模上企業卻只占行業企業總數的5%左右,其余大部分為中小型加工企業與個體經營戶。
“去年一年,溫嶺因出口疲軟淘汰的塑料企業就有30多家。”溫嶺市工業經濟局副局長林新德說,這些中小型日用塑料制品企業,大多是家族創業,從幾臺注塑機起家,靠貼牌加工外貿產品,或為大型企業代理加工產品為生。由于缺乏獨立的產品品牌與自主技術,一旦所依賴的市場外部條件突變,這些分散于各地的中小企業就面臨停工停產的危機。
另外,在當前的臺州塑料制品企業,產品的設計能力與原料加工能力不強,復雜的模具與生產機械需要進口,專業技術人才稀缺,產品的結構升級與深度工藝問題又無法解決,企業產品的開發、制造技術提升阻力不小,因此生產的產品種類與質量大多雷同,最終使產品“同質、同類、同價”。
然而,在當前的臺州塑料行業企業中,轉型升級卻依舊疲軟,并未在大范圍中鋪展開來。臺州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克華分析,日益緊張的土地資源,限制了一些企業的產能擴大。而企業的規模小,分布散,也無法形成塑料制品產業的品牌優勢效應與區域積聚效應。
臺州云峰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魏啟定也表示,因為缺乏土地和資金,企業的生產規模無法擴大,也就無法做到區域內企業的規模化、集中化,難以實現產業聚集的目的。
走向高端,臺州塑企才能跳出“夾擊”困境
“臺州生產的塑料制品不屬于高端產品。”韓克華說,“國外塑料生產企業生產的同類產品的價格,往往是我們的產品的10倍,有些甚至更多。”如果臺州的塑料行業企業再不走向高端,低成本的優勢又將被中西部地區取代,那臺州便會深陷“夾擊”的困境。
其實,很多規模上尤其是專業化程度比較高的企業,早在多年前就已注意到這一問題,市下控股有限公司便是典型的成功案例。
市下不僅在國內擁有自己的品牌,并在全球82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SeeSa(市下)的商標。更難能可貴的是,從2003年開始,該公司便組建了研發部,明確規定每年提取的研發經費不少于企業銷售額的3%。去年,市下實現的銷售額為2億多元,科研經費的投入之大可想而知,但其生產的產品卻只是塑料噴霧器。
無獨有偶,浙江凱華模具有限公司也十分注重科研能力的專業化和高素質。“從2007年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注重企業自身人才的培養,不僅每周在企業內部輪流培訓員工,更是定期送員工到國內大中院校甚至國外模具企業學習。”公司董事長梁正華告訴記者。凱華同時對出口比例也進行了調整。2008年企業的出口比例為95%,去年出口比即調整到了80%,而今年的出口比則控制在70%。“我們最終的目標是,60%出口,40%內銷。”梁正華說,“國內市場已經不再是一個被忽略的市場了。”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