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16日訊 眼下正是冬令進補時節,從年初就開始逐步上漲的中草藥價格,隨著最近的一輪漲價潮,又掀起了一場不小的波瀾。記者近日連續走訪了城區多家便民藥店、規模較大的藥號及臺州市醫藥公司等單位。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臺州市中藥材平均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30%左右,其中以常用中草藥,如三七、太子參等漲幅最大,一年內身價翻了五六倍。
市民感慨養生成本高了
臨海的章女士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去同仁堂藥店抓一些補藥來煲湯或泡茶,但今年的藥價還是讓熟悉行情的她有些吃驚:“三七從年初的每公斤100多元漲到現在的四五百元了,太子參也從每公斤五六十元漲到300元左右,養生都快養不起了!”
臺州阜大藥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一敏對章女士的感慨并不感到意外。他說,現在一副普通的常用中藥價格比前兩三個月要貴五六元。丁一敏透露,最近一段時間常用藥材的價格調整頻繁,總體處于上漲趨勢,阜大藥號考慮到消費者對價格上漲的心理適應程度,會適當進行讓利。
對此,該公司中藥師嚴玉葉表示,尤其是對慢性病患者這類需多次購買、長期服藥的主要利益相關群體,在上漲后的價格基礎上進行打折,目前,中草藥的零售價平均漲幅基本在30%左右。
根據中國中藥協會的統計數據,從去年9月至今年9月,僅僅一年時間,全國市場上537種中藥材中有84%漲價,漲幅在5%—180%之間,其中漲幅在50%以上的占28%。
記者另外走訪了臺州市區的瑞人堂、保濟生等中藥店,營業人員告知,中藥價格漲幅也基本在30%左右。
勞動力成本提高及產地自然災害是漲價主因
此番中藥價格大漲,社會上比較流行的分析評論認為是因游資炒作引發。但臺州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邱陽桂持不同觀點。他認為,臺州中藥材價格持續上漲的主因是中藥材主產地勞動力成本提高。
邱陽桂說,“以枸杞為例,這是一種完全依靠野生采摘的小藥材。上半年我去寧夏枸杞子的主產地,原來采摘工的工錢一天是30元到50元。今年最起碼得80元,還要管中飯。當地農場主說,以前枸杞子每公斤賣20元,勞動力成本就占2/3左右。今年在勞動力價格上漲的帶動下,枸杞子已經漲到每公斤四五十元了。”
邱陽桂表示,另一個原因是自然災害。我國中草藥主產地云南、四川等地,受地震、旱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中藥材產量下降,這也給價格上漲提供了空間。
第三個因素是經濟作物的價格提高了。邱陽桂說,一些產地的農民減少了中藥材種植面積,改種經濟效益較高的經濟作物。“今年上半年我到甘肅隴南、隴西等地,發現以前路邊到處都種植著黃芪、當歸,現在很多地方都改種水稻和玉米了。”
“老百姓的養生觀念加強,對中藥材的需求量增加,也是推動價格上漲的原因。”邱陽桂說。
個別中藥材經游資炒作漲幅很大
邱陽桂表示,中藥價格上漲并不排除游資炒作的可能,但這種因素主要影響中草藥產地的價格。目前市場上個別中藥材,如三七這類活血化瘀的常用藥,它的主要產地在云南文山地區,自然災害對它的價格上漲肯定有一定影響,但沒有游資炒作影響大。因為三七是多年生的,今年作物生長受到的影響要到明、后年才能顯現出來,這就給游資的炒作提供了空間。一些資本持有者把渠道壟斷起來,從中獲取“奇貨可居”的價格。據悉,受游資炒作影響較大的還有太子參、黨參等。
中藥價格將在一個生產周期后回歸理性
關于藥材價格的監管,臺州市發改委物價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中藥材屬于農副產品,不在政府調控價格的商品目錄之列,因此政府不會對中藥材的價格進行調控,而應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和行業協會的作用。
邱陽桂說,未來中草藥價格會以市場調節為主。經濟利益會引導農民主動進行生產調節。中藥材一年產一次,假如社會庫存不足了,需求漸旺,農民自會增加種植,隨著產量增加,價格就會慢慢回落到正常水平。
包括邱陽桂在內的許多藥材供應商都認為,中藥材市場亟待出臺一個行業標準,設置行業準入。有業內人士通過國家級媒體表示,提高中藥材流通領域準入標準才能改變藥商良莠不齊的現狀,規范市場交易。據悉,目前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市場專業委員會已經啟動行業標準和準入制度設置計劃。
據臺州日報 章浩 胡艷芬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