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迫切地呼喚我們,要積極在中部和東部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在縣城之外再布設并重點建設中心鎮,這既是統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拉動港南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帶動港南人民走上工業化道路,由農民轉變為市民,分享城市化和工業化建設成果的需要。
二、中心鎮的優化布局三門陸域面積110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00平方公里,但海游港、健跳港、浦壩港深嵌陸域,可供城鎮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區域很小。根據縣國土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縣環保局提供的《生態功能區規劃》所提供的資料,縣域內適宜建設區的面積只有252平方公里(包括基本農田面積134平方公里),限制建設區的面積為154平方公里(包括基本農田48平方公里)。把兩塊建設區面積加在一起再除去基本農田面積,可供城鎮居民點、獨立工礦及交通設施建設的面積只有224平方公里,其中建設條件好的只有112平方公里,且集中在健跳港和浦壩港附近,現縣城所在的海游港附近的適宜建設空間非常有限。
從主要鄉鎮的直線距離來看,縣城海游至西北最遠的鄉鎮——高枧鄉為22公里;至中部的健跳鎮35公里;健跳鎮至最南部的泗淋30公里(直線距離),至最東部的沿赤25公里。三門14個鄉鎮41萬人口,海游港附近聚集了近20萬人口,健跳港周邊聚集了10萬人口,浦壩港附近聚集了11萬人口。這樣的資源條件、這樣的人口分布,依靠“城區拓展型”的單極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顯然是無法實現三門41萬人民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的。要統籌三門城鄉發展,必須走多極化的社會經濟發展途徑。即除了縣城海游之外,再布設一些中心鎮,以有效改變區域中心分布不合理的現狀。
中心鎮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一是基礎型,二是潛力型。所謂基礎型,指的是原有基礎設施條件和產業發展基礎都比較好的建制鎮,發展途徑和目的,主要是通過改善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做法,增強其對周邊鄉鎮和農村的輻射和吸引力,更有效地發揮中心鎮集聚農村人口、消化周邊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所謂潛力型,指的是原有基礎設施條件和產業發展基礎一般,但要素稟賦條件優越且發展潛力很大的建制鎮或組合鎮,發展途徑和目的,主要是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并完善市政網路來吸納資本、勞動力等要素來發展產業,以城市化推動工業化,以工業化帶動周邊農村勞動力的非農化。
健跳鎮位于孫中山先生所稱譽的“東方第九漁業港”——健跳港的兩翼。北靠六敖3萬畝適宜建設區,南依岙口大塘1.2萬畝糧產區,東臨三門灣浩瀚大海,區位條件極其優越,周邊有10萬的人口可作為要素支撐,國家重點核電工程——三門核電工程又落戶該區,加上健跳港周邊萬噸以上碼頭泊位毗鄰,發展臨港產業前景廣闊。
沿赤鄉有萬畝以上的廢轉鹽田,有大量未利用地及園地支撐,還有規劃中的甬臺溫高速復線支持,發展工業對溫臺等周邊先發地區的民間資本極具吸引力,對帶動周邊的浬浦、花橋、小雄、泗淋等四鄉鎮發展的拉動力極強,可大大加快相鄰五鄉鎮農村居民的非農化進程,從而促進港南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三門在發展理念上要從“河谷時代”邁向“海港時代”,由“邊緣”過渡到“節點”,由“極核城鎮”發展至“帶狀城鎮”,應該按西北、中部、東南三區塊各一個中心鎮的要求來布設中心鎮,即除城關鎮——海游鎮之外再布設兩個中心鎮:一個是健跳—六敖組合鎮區,另一個是沿赤—浬浦組合鎮區。這不僅是人口分布及地理位置所決定的,更是由于兩個組合鎮的特定資源秉賦和空間地理位置條件等所決定的。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