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著力補上旅游產業發展“短板”
中國臺州網9月25日訊 徐霞客在他的游記開篇之作中描繪了一個神奇秀麗的浙江天臺山,400年過去了,58萬天臺人民沒有忘記這位鐘情天臺山水的“游圣”。一個以“霞客”命名的寬闊廣場,正從規劃圖上走進工地,最快后年將與廣大游客見面。
9月25日,筆者在天臺縣標志性景點——赤城山的腳下,踏著徐霞客當年游天臺的足跡,見證了包括霞客廣場、游客中心區、和合商業街等項目的啟動。
當天上午,天臺山旅游集散中心開工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作為天臺創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的關鍵性項目,這一全省重點旅游建設項目吸引了各方的關注。業內人士認為:天臺山這個老牌景區的發展春天已經來到了!
該項目總用地9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2萬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建設周期為3年。設計包括游人中心、文化特色街、生態停車場、演藝中心、文化主題酒店等旅游服務設施,能同時容納游客2萬人。這個融“旅游服務、風景游賞、文化體驗、休閑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功能區建成后,將為游客提供旅游交通換乘、宣傳咨詢、景點售票、商品銷售等全方位的旅游服務。
在采訪中,筆者了解到,每年來天臺的游客數以百萬計,但留客難的矛盾,一直是天臺旅游業頭痛的問題。這當中固然有景點分散的因素,更多的是“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不齊全、不配套留下的弊端,以至于天臺旅游業出現了“游在天臺、住在新昌”、“只有白天、沒有晚上”的怪現象。多年來,天臺縣有識人士一直致力于推動游客集散中心的建設,以期補上旅游產業發展的“短板”。
天臺縣委書記李志堅認為,天臺最大優勢是山水優勢、生態優勢、人文優勢,歸根到底就是旅游的優勢。要推動天臺“十二五”跨越發展,關鍵在旅游、長遠看旅游、最終靠旅游。他指出,天臺的旅游,不能再盯著景區的一畝三分地,必須跳出景區看景區,樹立“大旅游”理念、采取“大統籌”手法、打造“大產業”格局,從更高的起點、用更大的氣魄去謀劃、去提升、去發展。
為此,該縣在“產業強縣”戰略中明確提出以“旅游為本”,把旅游產業打造成為戰略性主導產業。去年以來,該縣積極推進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在“小縣大城”規劃中把旅游作為主導產業來布局,全力爭取將天臺山旅游休閑集聚區列入省級服務業集聚區盤子。
“天臺旅游要實現跨越發展,集散中心項目是第一仗。”縣委常委、旅游委書記余昌杰表示。他告訴筆者,在大干二季度、突破三季度的建設熱潮中,旅游系統干部職工為啃下這塊硬骨頭,以突破萬難的決心和超常規的發展思路,日以繼夜開展工作,苦干、實干,加巧干。自4月下旬確定選址以來,短短五個月時間內,他們完成了集散中心的規劃設計,建筑、景觀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完成融資3個億,并達成7億元的貸款意向。從6月份開始實質性征遷工作至今,已完成775畝征地協議的簽訂,丈量土地600多畝,并完成近1700穴墳墓的遷移安置。
為打造百年精品工程,該縣特邀中科院院士齊康教授親自設計“游人中心”建筑,并委托省規劃設計院圍繞唐詩之路、隱逸寒山、佛宗道源、霞客首游、和合文化等5條文化主線精心設計景觀,努力打造景觀特色鮮明、濃縮本地文化的天臺山門戶。項目建成使用后,將極大的完善天臺旅游綜合服務功能,豐滿天臺山旅游目的地形象。
據了解,當天開工的是集散中心一期啟動區塊,占地140畝,包括生態停車場、文化特色街和道路3個部分。開工儀式結束后,大批的挖掘機、鏟車、工程車迅速投入了建設。
此外,天臺山瓊臺仙谷景區二期工程“桃源仙景”也于當天舉行了開工儀式,該項目以原生態開發為主,計劃3年完成。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