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5月20日訊 舟山一家從業十多年的房地產企業,經歷了房地產輝煌期,現轉型搞高端農業,還是以循環、生態、非轉基因為理念的循環農業。
循環農業是運用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質多層次利用技術,靠生物鏈的轉化循環,實現較少廢棄物的生產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農業生產方式。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農作方式,循環農業需持續地投入信息和技術,強調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綠色環保,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可更好地推進農村資源循環利用和現代農業持續發展。
該農業基地位于定海馬目農場,占地1200畝,建成后可為舟山市民提供無公害蔬果、禽畜和淡水養殖食品。
房地產市場飽和企業轉投綠色農業
記者了解到,馬目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投資方浙江正源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源軒),前身是舟山市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該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舟山市較早涉足東港房地產開發的公司之一。“現在房地產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國家調控政策下更是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公司就考慮多元化發展了。”正源軒總監應軍暉說,“眼下人們比較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只有回歸綠色生態的農業生產模式才能從源頭上保證食品安全,我們搞循環農業,就是想用現代先進技術和管理實現生態化、集約化生產,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共贏。”
而放眼全國,近一兩年來,已有不少民營企業轉投農業領域。去年,房企大亨綠城集團在嵊州投資發展一、二、三產結合的現代農業項目,此外臺州、衢州等地民企也紛紛進軍現代農業。正如業內人士所言,現代化的高效農業、綠色生態休閑農業因其發展潛力成為投資“新藍海”。
綠色生態循環農業體系憑何實現?
“以循環、生態、非轉基因為理念,發展蔬菜種植、淡水養殖、家禽養殖,實現訂單式生產、工廠化管理……”在正源軒的簡介上,記者看到了這樣的描述,打出綠色生態牌,發展循環農業,這個目標如何實現?
“蔬果種植做不到綠色、無公害,問題主要出在化肥和農藥的過度使用上。 ”應軍暉說,他們就由此入手,建立有機循環生物鏈,增加土壤肥力、防治病蟲害。
園區以果蔬種植帶為主,配有魚塘、家禽、生豬、蚯蚓、青蛙養殖區和沼氣池等,禽畜養殖主要用于提供生態循環食物鏈上的消費者,禽畜糞通過蚯蚓分解成肥料,肥料用來種植蔬菜。過量部分通過沼氣池發酵,可作為生產或生活能源。沼渣、塘泥可用來增加土壤肥力,促進果蔬生長。種植果蔬為各類養殖提供食物和活動空間,蔬菜分揀下來棄用部分用于喂禽類,鴨糞直接配合淡水魚類養殖。這樣就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有機循環圈,解決了土地肥料問題,也保證了環境衛生。
為減少使用農藥,技術人員也是多管齊下。“農藥殺死了害蟲也殺死了益蟲,我們就以蟲治蟲。
”應軍暉說,正源軒會采用生物防治為主的病蟲害防治模式,以技術力量平衡生物體系,創造害蟲天敵生存環境,少量合理地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比如提前將種子土壤“消毒”,降低病害率,繁殖寄生蜂、草蛉、食菌瓢蟲等某些專食害蟲的昆蟲,并用燈光誘殺、色板(膜)粘蟲、防蟲網等輔助殺蟲、防蟲。
技術研發團隊攻堅克難園區明年6月可建成
一個綠色無公害的循環農業產業園就要呼之欲出了,正源軒的底氣,除了房地產開發積累的資金保障,還有專業技術團隊的技術支撐。
據介紹,他們請臺灣農業協會專家為生產顧問,提供大棚、種子、肥料、中藥農藥等,還聘請省農科院有關專家和浙江大學農科系研究生魏韓英、胡冬冬夫妻為技術顧問。此外還聘請了幾位農業專業大學生、有多年種植經驗的農民,組成技術研發中心,派專人到臺灣、以色列、日本等地考察,引進當地優良品種和現代農業種植模式,構建良性生物鏈,保持生態平衡,降低成本,減少環境污染。
據應軍暉介紹,目前園區還處于基礎設施建設階段,水渠已經挖好,道路、大棚、后勤服務區、加工倉儲物流中心正在建設,項目總投資近3億元,其中蔬菜基地投資4700多萬元。到2014年6月完成一期工程,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態農業體系,蔬果、禽畜、淡水養殖產品可初步上市;2015年底可建成標準的現代農業基地,建成兩個倉儲物流中心,開設品牌直營專賣店,實現從育苗種植到加工銷售一體化。
據該項目規劃書的經濟評價數據,大棚蔬菜、果木種植、菌菇培育、禽畜養殖、淡水養殖,預計年生產凈利潤約900萬元。應軍暉稱,種植面積和效率會隨項目推進逐年增加,服務業增值收入隨項目品牌形象的提高也會逐年增加。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