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城市”、“未來農場”、“產業搖籃”……在吳興區八里店南片,創新元素不斷涌現——
試驗區里孕育新革命
村民們叫它是“田園城市”,企業家們說它是“未來農場”,高校的教授們則稱它是“產業搖籃”……在吳興區八里店鎮南片,建設中的吳興區新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似乎扮演著多種賦有“革命性”的角色。前不久,省有關部門還將該試驗區列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體制創新試驗區,打破傳統發展模式的一些創新元素在這里一一浮現。
“打破村界”
喚醒“沉睡資本”
“田成方、路相連、渠貫通”這是農業產業規模發展最理想的版圖。但是在眼下的農村, 按照地域、人口劃分的行政村建制中,要做到農業產業用地的功能化整合是一件很難的事。然而在試驗區,沒有“村域界線”的土地流轉和宅基地復墾使得“未來農場”的夢想正在付諸現實。
眼下,如果站在高地俯瞰,你會發現這里的農房正在大規模“遷移”,朝著社區化方向集中;農田魚塘正如移動的拼圖,朝著規模化方向連片……村與村的界線漸漸模糊,瓜果蔬菜、特種水產、功能稻谷3個萬畝現代農業園區的輪廓清晰可見。
“1000平方米的育苗車間已經建好了,50畝的精養魚塘也投入使用了,一期規劃是建設200畝。”湯宇偉帶著記者來到他在試驗區的中華鱘養殖園,去年他走訪了省內多個水產基地,由于沒有找到一定規模的連片魚塘,使得他的“中華鱘夢想”無處安家。當他來到試驗區后,終于找到了理想的用武之地。
然而,小湯所承包的連片魚塘原先分別屬于路村村與永福村的,在規劃圖中,我們很難再找到這塊土地上的村界,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藍色”的萬畝特種水產養殖園。“通過宅基地和搬遷村莊的復墾整理,試驗區可節約土地943.7畝。”該鎮有關負責人說,當地在土地流轉中堅持“先股后改”,確保土地“流得出、穩得住”,實現土地流出一片、建成園區一個、示范帶動一批。
規模效應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在3大萬畝現代農業園內,除了中華鱘項目外,目前還有多支農業產業“大部隊”入駐。金華人蔣興明來到試驗區,搭起了“雷龍”葡萄架,這一搭就是500畝;全國首創野鴨放養技術的曹炯來到試驗區,蓋起了“水江南”珍禽養殖中心,水陸連接300畝;野田米業也入駐試驗區,把區內近萬畝“老糧倉”變成了富硒田……
“智能芯片”
植入“產業主板”
“大塊頭有大智慧”,市校合作的“智能元素”在試驗區廣闊的農業園區中不斷彰顯,浙江大學等高校的智力成果就像“芯片”一樣,植入了這25平方公里中各大產業“主板”, “1+1+n”聯盟合作體系正在形成生產力,而高校的教授們則把這塊土地看成是新興產業的“搖籃”。
對于野田米業負責人錢學生來說,他“打造米業航母”的夢想很快就要實現了,因為他在該區萬畝功能稻谷園內整合的糧田,配上了浙江大學農學院的“智能芯片”,野田米業已與該學院建立起合作關系,由該學院的教授定點聯系提供技術服務和指導。
“上個禮拜,學院的教授和我們這里的本土農技人員聯合開辦了培訓班,100多名種糧大戶都來了!今年我們要引種一些新的品種,浙大教授還會教我們最新的種植技術!”當地的種糧大戶邵榮方說。
“今年,我們將與浙大合作,到時村里的葡萄一定會更值錢……”雷龍葡萄掌舵人蔣興明告訴記者,他們將與浙大合作把葡萄脫皮加工成葡萄醋,提高產品附加值。
“這就是我們試驗區里推行的‘1+1+n’聯盟合作體系。”該鎮有關負責人說,試驗區圍繞瓜果、水產、功能水稻等產業,以浙大首席專家教授為主導(“1”),區級農技專家協助參與(“1”),與區域內的農業龍頭企業、規模農業園區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經營主體(“n”)建立項目合作關系,從而探索“專家+企業+基地+農戶”四位一體、利益聯結的新型農技推廣新模式,加快區內設施農工業、多功能農業及其它生態高效模式的全面推廣。
居住革命
帶動生存變革
與以往不同的是,試驗區里的農房建設既貼心又超前。“我們取消了自行車庫,一樓是按車庫標準造的。”該鎮黨委委員、章家埭村黨委書記湯水根告訴記者,新農房一樓采用多功能設計,既能擺放農具、農資又能作家庭汽車庫,還能操辦農村的紅白喜事。
“試驗區還在探索新型的安置模式,農民可以自由選擇,將舊房拆遷面積換成住房、店鋪或產業園內用房面積。”據介紹,當地結合農村新社區建設和宅基地復墾整理,建立宅基地公寓房置換、產業用房置換、貨幣置換新機制,加快了農民居住點撤并和新社區建設速度。不僅如此,靈活的置換方式還能調動區內“轉業農民”的創業積極性。將來,大量搬進“田園城市”的新農民可以選擇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不僅如此,試驗區還將社區建設的“居住功能”與特色產業的“經濟功能”結合起來。在紫金橋村打造商貿居住型社區,在移沿山村建設生態居住型社區,在路村營造特色觀光型社區……與之相輔相成的是商貿街、濕地休閑度假、古村落農耕文化旅游等一系列經濟產業的孕育而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試驗區還在探索村莊撤擴并后的管理模式。“試驗區的‘兩集中’就是將居住區與產業區分別集中,這為日后的試驗區管理確定了方向。”據介紹,過去行政村經濟社會的綜合管理模式將在試驗區內發生變化,產業經營管理與社區服務將分離。試驗區建成后,將按照強村擴權、方便群眾的要求,區、鎮采用授權、委托、代理、代辦等辦法,創新新社區管理方式,而此前承接試驗區融資建設項目的公司將向產業管理方向轉型。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