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我市農業闊步邁向“精品”行列
作者:路 平
時間:2010年06月21日
信息來源:湖州在線-湖州日報
湖州在線訊 目前,正值搶時間插種晚稻的時節。長興顯圣稻米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際來天天奔波在田間地頭,察看合作社成員的種植情況,指導稻鴨輪作技術。他告訴記者,經過自己多年的試驗,每畝田套養10只鴨子,不僅是一種有效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同時能增加一倍的收益。
黃際來是我市首創無公害綠色大米的農技人員,也是長興發展精品農業的帶頭人。正是在黃際來一批人的帶動下,近年來,從產自德清縣的鐘管、雷甸,長興的泗安,安吉的良朋、高禹和吳興區的八里店的“禮品大米”,到名揚天下的安吉白茶、長興紫筍;從暢銷長三角的長興葡萄,到透射著現代氣息的上躍龜鱉苗種基地,再到正在建設中的集生產、體驗、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安吉白茶生態園區……我市農業“精品戰略”不斷結出碩果,農副產品的科技和文化含量不斷提升。正如市農業局負責人所說:“實施農副產品品牌戰略是增加農副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渠道。”
長興葡萄產業近年來發展壯大速度很快,全縣現有設施葡萄3萬余畝,“今年,我們要繼續發展有機葡萄,還要嘗試葡萄加工業。”長興縣農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邀請了日本岡山大學和浙江大學的教授來指導,依靠他們的技術,搭建了連棟鋼管大棚,按照有機食品的要求,在種植過程中只使用有機肥料等一系列物理措施,確保了有機葡萄最佳的品質。”記者了解到,有機的牌子質量標準十分嚴格,有機葡萄每畝成本價比普通葡萄高3000到4000元,產量每畝也將近減少1000公斤,但因為質優,所以價高,每畝的效益還是提高不少。
前不久,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與市農業局、科技局有關“南方精品瓜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科技合作”簽約,旨在通過項目的實施將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為地方經濟服務,以不斷推進我市發展精品農業。“今后5年內,我市要建成10個現代農業綜合區,20個主導產業示范園區、100個特色農業精品園區。”市農業局負責人說。
眼下,全市正在加緊建設10個萬畝糧食功能區。據悉,各縣區已編制了方案,完成了建設工程規劃設計與招投標工作,市級12.5萬畝糧食功能區建設任務已分解到區,落實到有關鄉鎮、村,為糧食功能區建設打下了扎實基礎。今年截至5月底,全市現代農業綜合區公共基礎設施投入達923萬元,用于提升主導產業示范區、特色農業精品園建設投入達7949萬元。園區內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2萬畝,累計流轉土地面積達17.8萬畝,占園區總面積52.8%,引進建設主體10個,其中八里店現代農業綜合區已引進或正在落實的項目5個。
最新文章
版權和免責聲明:
1.凡注有“浙江民營企業網”的文章,均為浙江民營企業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
2.未注明來源或轉載自其他媒體的文章,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認為文章有可能損害您的利益或知識產權,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