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4月29日
信息來源:
怎樣去合理的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質量
提高質量質量常常是既被看作 JIT 的先決條件,也是 JIT 的好處之一。同樣的,JIT 因為絕對需要(sheer necessity)從而促進質量的提高,同時建立使高質量更易實現的條件。像在第四章中看到的,質量是 JIT 哲學的基本組成部分。原因是,如果 WIP 水平低,那么工站將會在處于流入緩沖區(庫存點)的部件沒有達到質量要求時感到饑餓。
從物流的角度,這種效應與機器故障產生的效應十分相似。一旦 WIP 水平變得足夠的低,系統中部件達標率必須高到能夠保持合理的產出水平。為了確保這一點,看板系統常常伴隨著統計過程控制(SPC)、質量為本的工作人員培訓、源質量(quality-at-the-source)程序,以及其他一些提高整個系統質量水平的技術。因為質量水平越高,WIP 水平就越低,在 JIT 系統中為了減少 WIP 而進行的持續努力需要持續的質量提高。在追求高質量的單一壓力之外,JIT 能夠更容易地直接促進質量的提高,因為在低 WIP環境中,檢驗更加有效。
如果 WIP 水品很高而且隊列很長,質量保證(QA)檢驗很可能無法確定流程問題,直到生產出大量有缺陷的產品。如果再制品水平低,那么在質量保證檢驗前的隊列比較短,缺陷將會及時被發現,從而能夠在生產出大量不良部件之前去修正。當然,這是 SPC 的目的,即能夠實時地檢測過程質量。然而,在那些立即檢驗無法實現的地方,7比如說,在電路板車間,必須進行光學或電子檢測從而確保質量,因此低 WIP 水平將會極大地增強質量控制程序的力量。
請注意,我們再次將看板或者 JIT 的好處歸因于 WIP 減少的成果。因此,一個簡單的WIP 上限將能夠在質量提高方面提供與看板相同的壓力,在促進 QA 方面實現與看板同樣的隊列縮短。然而,還有一個進一步與質量相關的好處常常被歸因于看板系統的拉式活動。
它的基本論點是,如果來自于下游工站的工作人員必須到上游工站去取部件,那么他們將能夠檢驗這些部件。如果這些部件的質量不被接受,那么這個工作人員將會立即拒絕它們。這樣的結果將會是更快的質量問題得到檢驗,以及更低的轉運和加工這些不良部件的可能性。
當物料搬運由一個獨立的工作人員,如叉車駕駛員,來執行的時候,這一論點就不那么有說服力了。叉車駕駛員究竟是因為部件已經完成才將它們“推”到下一個工站,還是在看板系統中自發的將這些部件從前一個工站“拉”過來,對于他們執行質量檢驗的能力來說,并沒有任何區別。
在部件很小并且工站很接近從而作業員能夠自己移動自己的部件時,這一論點就很有說服力了。這時,假定如果下游作業員去拿到了需要的部件,他們將更有可能去檢查這些部件的質量而不是由上游作業員簡單地將其下線。但是,這個推論卻不必要地將兩個單獨的問題聯系在了一起。第一個問題是,下游作業員是否會檢查接收到的所有部件(推的或者拉的)。
我們在工業中看到這樣的執行方式,并不一定是拉式系統,作業員只有簽了物料表格才能批準其轉移。這個批準中隱含的是對質量的檢驗。第二個完全獨立的問題是在兩個相鄰工站間是否要限制 WIP 數量。這一章中,我們將在后面探討這個問題。現在,我們僅僅是指出,每個工站處拉的質量保證一處可以通過為了達到 WIP 需求現在所使用的機制的獨立檢查處理而獲得。
來源:《工廠物理學》 作者是(美)霍普 斯皮爾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