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10日
信息來源:
李白說管理:生物型組織實施要點
1、資源遞增流程
在機械型組織里邊,你統一計劃就好了。這里怎么辦呢?我們進入圣經了一句開玩笑的話哈,你們這些愚蠢的人哪,要向螞蟻學習,要學習螞蟻這種社群行動。生物學家有一個很奇怪的研究,研究螞蟻是如何發現最短路線。他們對一群螞蟻做個實驗,在蟻群和食物源之間設計不同的路徑,然后螞蟻呢,從這地方同時出發去找食。然后很奇怪的是pretty soon,幾乎整個蟻群都會發現最短路徑。怎么發現的呢?
中間有一個關鍵的東西叫信息素。螞蟻在爬行過程當中,會釋放某種信息素,然后其他螞蟻,會沿著信息素濃度強烈的那個路徑爬行,爬的過程中繼續釋放信息素。那這時候你很顯然就會明白了,通往食物最短的那個路徑里邊,他先吸引了更多螞蟻,它釋放了更多信息素,于是又吸引了更多螞蟻,又釋放了更多信息素。所以最后很快,所有的螞蟻都找到了這個什么?最短路徑,你從這里看到了什么?這是個什么機制?正反饋。你越好,我給你的越多。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種東西,用到我們組織的資源匹配里面去。組織一開始要有一個最小單元,然后隨著他獲取越多,你給他更多的資源。
2、最小組織單元,即層級遞增
《失控》說,創造一個復雜性系統的關鍵,要從一個能夠自己運轉的簡單系統開始。這跟牛頓的機械論是完全相反。牛頓機械論我先造一個大系統,然后拆分成最小單元,是整個系統的零件組成部分。而復雜性系統里不,我要先找到一個能夠自我運作的最小單元,然后沿著它呢,往上走,往上走,往上走,通過講簡單且能獨立運作的模塊,逐步組裝起來的時候啊,整體的復雜性就誕生了。
3、要有強大的中后臺能力。
中心變成一個中臺服務式的機制,然后每一個外邊的小圈變成了一個主體,中心我給你提供各種各樣的支持和服務。
很像向日葵,有一個中臺資源,各種各樣的中間核心能力,但是支持著每一朵的花瓣兒,而每一朵花瓣都是完整的最小組織單元,它直接面對這個世界。中臺是為你服務的這樣一個感覺,嗯,我稱之為向日葵模型,也是自組涌現在組織里邊這樣一個最小的模型。
4、使命驅動。
在機械性組織里邊協調一致靠什么呢?很簡單,靠KPI靠流程靠激勵來控制,就那么簡單。每個部門要拆解的KPI,但在生物性組織里邊要靠什么呀?不能靠KPI了,要靠使命來驅動。其實在機械型組織里邊,無所謂使命。你想想看一個機器有什么使命啊?可是當你把它當做一個生命的時候,對一個生命而言,對他最重要的已經不是為了完成某一個數值,而是為了他個人的成長,為了他的生長,為他生命的意義出來。所以只有在生物性組織的時候,使命這個詞才是真切的。
換句話說,如果組織是生命的話,員工個人也是什么?生命。如果我是生命,我此生就有意義,我此生就應該有意義,我的意義不是為了完成公司的目標的。
所以如果你想做生物型組織,你又不敢讓員工去找自己的使命,這件事情就會南轅北轍,就會有邏輯矛盾。如果想讓這個組織持續性分形持續性涌現,奧妙就在于個人使命和公司使命之間的同頻共振的那個狀態。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