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陶后夫
對于大多數紡織品生產企業來說,2010年是較為痛苦的一年。棉花、化纖等原料價格不斷上漲,讓它們的利潤空間大幅萎縮。義烏部分企業則通過營銷、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很好地應對了挑戰。為擴大利潤率,“真愛”決定在全球布局銷售網絡。
原料大漲
有些企業曾不敢接單
紡織品生產企業所需原料多為棉花和化纖,這兩類資源的價格去年都出現了大漲。去年年初,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僅為14879元/噸,到了年末,該指數攀升至27508元/噸,漲幅達85%。另有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化纖行業產品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6.3%,漲幅環比增加5.8%。
原料價格上漲必然壓縮企業利潤空間,然而由于義烏市場競爭激烈,多數企業難在終端銷售上大幅提高產品售價。一些企業面對外商拋來的大訂單,只能婉言謝絕。義烏新豐工藝品廠的總經理吳春妹說,由于利潤太薄,去年她就放棄過160萬元的訂單。
利潤萎縮
走“產業鏈”營銷之路
義烏真愛集團也面臨過類似問題。該集團總裁劉元慶昨天坦言:“曾經有一段時間,紡織品生產利潤率不到3%。”
不過,為解決上述難題,真愛集團開始在營銷模式上采取革新措施。他們認為,國內紡織品生產企業利潤率之所以難以提高,與沒有建立跨國銷售網絡有很大關系。一般情況下,一個產品要經歷的銷售環節可能有廠家、義烏市場商戶、外貿公司、國外批發商、國外終端銷售點等多個,其中大部分利潤被國外公司賺走。為擴大利潤率,“真愛”決定在全球布局銷售網絡。
劉元慶說,目前他們已在中東、歐洲、美國等地開出了銷售店面,全球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初步形成,利潤率也比去年上半年提升不少。他說:“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資金回籠快,不會遭遇外商欠款等問題。”
更新換代
尋找更多利潤增長點
有些義烏紡織品生產企業則通過推出新產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比如浪莎襪業就通過采用莫代爾纖維、竹纖維等優質新型材料生產襪子,緩解了棉價上漲帶來的壓力。
劉元慶還像記者透露,目前在義烏紡織品行業,有不少企業正試圖通過引進意大利等國的先進織造技術和設備,生產出質量更優、款式更新的產品,來開拓更大的市場,彌補老產品價格上不去所帶來的損失。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