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創業創新第四問產業競爭力不強怎么辦
擁有35個“國字號”生產基地,74個工業產品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汽摩及配件、醫藥化工等一批產業已經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一定影響力——這無不展示著我市產業的競爭力。
光環背后,卻是低端產業、低附加值產品、低層次技術、低價格競爭的困擾,有逐漸陷入低水平增長陷阱的趨勢。
環顧周邊,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產業政策措施、產業技術水平、經營管理能力、社會人文因素等,都影響著產業發展的走勢。
分析背景,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工業化與城市化的互動特征表現更加明顯,產業轉型面臨著新的環境。
我市產業的競爭力在弱化,優勢在縮小,環境在改變,已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不及時加以提升,數十年來積累的優勢就難以保持和發展。
怎么辦?市委書記陳鐵雄指出,產業轉型是臺州創新轉型的核心問題,是臺州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當前的突破口是現代服務業,特色是循環經濟,核心環節是自主創新,發展平臺是產業集聚區和臺州城市群。
“十二五”大幕拉開,產業發展怎樣避免走老路?轉型升級能否開辟新路徑?區域競爭力如何提升?這一系列的問題正在引起從政府到企業的共同思索。
走出低水平增長陷阱,實現“三個轉變”或是方向
為什么會出現低水平增長?
追本溯源,我市民營經濟從一開始就是傳統產業,在全球分工體系中多處于產業鏈末端,再加上民營企業自身資本實力不強,在市場需求存在的前提下,企業對于裝備改造和自主創新的投入意愿或能力不足,導致產業層次裹足不前。
產業內部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的結構性產能過剩、無序競爭,直接影響了企業的贏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但也有一批企業從中挺身而出,海正、星星、錢江、偉星……這些企業逐步掌握了品牌、技術等核心話語權,在國際市場占據了一定的份額。
成功背后有幾條共同的經驗可以總結:在經營理念上,摒棄了單一、封閉的股權結構,走上了股權重構、企業上市之路;在發展模式上,摒棄了單純依靠擴大生產的模式,走上了兼并重組、跨國并購之路;在營銷模式上,摒棄了單純依靠訂單生產的模式,走出去開拓市場,形成了自己的市場網絡……
在市經委主任張銳敏看來,臺州民營經濟已進入改革的“深水區”,這些企業身上體現的“三個轉變”,或許是走出低水平增長陷阱的方向。
“三個轉變”即從以產品經營為主向資本運作為主轉變,從模仿創新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轉變,從生產型企業向綜合服務型企業轉變。
“總而言之,就是要通過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民營企業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從而形成以自主研發為核心,向上游研發、設計環節以及下游營銷環節延伸的產業模式。”張銳敏說,這種轉變是一個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
現代服務業發展,城市化將是最大推動力
產業競爭力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經濟、技術、教育、環境等各個方面。
“現代工業離不開金融、保險、信息、航運、物流等方面的服務,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市發改委副主任金凱說,與制造業相比,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較為滯后。信息、科技等生產性服務業比較薄弱,商貿市場等生活性服務業雖有基礎但急需提升,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業的滯后,對于營造引進和留住人才的“軟環境”十分不利。
在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加快融合的背景下,把握好產業與城市的關系尤為重要。目前,我市正處于產業結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的歷史進程中,已經到了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時候。
現代服務業的高速發展需要以城市化為依托,城市化就成了工業化的推動力和平臺。撤地設市以來,我市城市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存在著規劃功能定位不明確的問題,不利于第三產業的發展。
“要發揮城市化的平臺作用,把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金凱認為,要制定有“含金量”的政策,引進和培育生產性服務業龍頭企業,提升服務業實力;發揮我市金融服務優勢和總結市場建設經驗,加快生產資料市場等建設和發展;加大對公共服務的投入,提高“軟實力”,形成引人、留人的良好環境。
根據省里出臺的征求意見稿,今年各地的現代服務業政策引導資金將提高到1個億,比去年翻了一番;市里將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作為“十二五”發展的重點之一,憑借這一平臺,引進重點項目,培育龍頭企業加以帶動,出臺重點扶持政策加以推進,全力以赴把現代服務業發展好。
區域競爭力提升,集聚區應發揮平臺作用
“要把臺州民營經濟的轉型升級放到全國一體化的背景下去思考。”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在市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報告會上提到了一個新概念。
鄭宇民解釋說,臺州民營經濟的壯大,主要是依靠發展的差異性吸引資源,隨著西部地區產業的崛起,這種差異性越來越小,吸引資源就越來越難。如何在一體化的背景下,吸引全國的要素、市場和資源支持自身的發展,是臺州轉型升級的一個重點。
我市產業發展面對的市場競爭是全球化的競爭,不能局限于本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去研究分析產業轉型升級問題,而是要站在全球產業價值鏈高度審視產業發展空間。
臺州學院經貿管理學院院長羅文花教授曾經多次深入玉環、杜橋等地,對于如何提升塊狀經濟,構建現代產業集群做過潛心研究。她認為,提升區域競爭力,應該有一個大的平臺作為基礎,以轉型升級為突破口,以構建現代產業集群為抓手,以提升產業層次為目標。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達到全國要素為我所有,社會資本為我所用,全球市場為我所占的局面,就必須有一個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優勢平臺——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無疑是扮演這一角色的最佳選擇:
通過這一平臺,引進央企、外企、大項目,與本土龍頭企業相結合,提升產業層次,形成新的增長極。
通過這一平臺,做大做強現有企業,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實現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通過這一平臺,促進政府管理創新,推動區域聯動發展,更好地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通過這一平臺,我們看到了經濟轉型的方向,看到了產業升級的目標,看到了邁向濱海新時代的美好藍圖。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