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4月25日訊 前陣子,溫嶺上萬噸白菜滯銷,由于收割成本高出賣菜收入,有些菜農寧愿讓菜爛在田里;眼下,番茄集中上市,黃巖院橋的菜農發現,番茄每公斤只能賣到2.2元,相比去年3元的價格,每畝要少賺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我市很多農產品無論在市場開拓、品牌營銷,還是在產業鏈延伸上,仍走著傳統農業的發展路徑——
“什么價?”
“一塊一!”
“這么貴?你們這有開出一塊零三分的。”
4月22日10時許,春雨淅淅,黃巖院橋鎮浦口楊村黃達法家門口來了輛收購番茄的小貨車,車主走到黃家堆滿了小半個大廳的番茄前,隨手拿起一個,邊吃邊詢著價。
“這個價已經是最低了。”黃達法極力挽留這位外地過來的商販。
番茄價格跌了兩三成
眼下,我市各地種植番茄的農戶,正面臨著和黃巖院橋鎮浦口楊村黃達法一樣的難處。黃達法家種的13畝大棚番茄,去年畝產達7.5噸,但去年年底雨雪低溫天氣,今年畝產只有5噸出頭。按理說,產量降了,價格應該上去,但事實相反,番茄自開采以來,價格卻一路下跌。
院橋番茄專業合作社社長楊崇森搖著頭說,最初合作社試著以去年的價格開賣,但發現“與去年一天能賣四五車相比,現在一天能賣一車就算不錯了。”基地1500多畝番茄還有近半數沒摘完。
每公斤番茄2.2元什么概念?楊崇森算了下,種一畝番茄,不算勞力,僅投入肥料、種子、農藥、架篷、請小工采摘等,要8000元左右,現在畝產利潤2000元到頭,如果價格還往下跌,那一年就白辛苦了。
記者從市農業局獲悉,我市番茄種植主要集中在黃巖院橋和路橋螺洋街道,全市番茄種植面積在1.5萬畝左右,其中院橋近8000畝。
價格大跌之痛
番茄緣何價格大跌?業內人士認為,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總體種植面積擴大,總量猛增。
市農科院副院長馮春梅說,今年2月份開始,溫嶺大白菜滯銷就是前車之鑒。雖然早在今年2月,溫嶺大白菜滯銷苗頭初顯之際,當地貿糧局、農林局工作人員就深入到田間地頭,每天關注白菜市場的需求、價格信息以及農戶存量情況,并幫助農民聯系臺州市內各大超市和農貿市場,為大白菜銷售牽線搭橋,賣出3.5萬噸大白菜,比去年還多5000噸,但不少溫嶺菜農對于這次盲目擴種帶來的后果仍感到后怕。
“供大于求,自然會影響價格。”馮春梅說,“今年,其他省份的番茄產量也在增加,湖南、山東、山西等地番茄也大量涌入市場,貨源非常充裕。”
院橋鎮農辦一位工作人員說,受去年低溫雨雪影響,周邊溫州、福建等地災后重建補種番茄,正好趕在同一季節上市,拉不開時間差,出現總量沖突,導致價格過低。
客觀原因之外,更要害的問題還在于,對于仍以傳統耕種的農民而言,剛剛萌發的市場意識使他們只看到賺錢風光的一面,對于可能到來的風險卻缺乏防范。
市農業局產業發展處處長周新革認為,很多農民只問種植不看路,大部分農戶的種植不是根據“市場需求什么我種植什么”,而是看人家種什么賺錢就跟著種,市面上什么賣得貴就跟著種什么,從而陷入“菜賤傷農—減少種植—價格升高—擴大種植—菜賤傷農”的怪圈。
如何避免“菜賤傷農”
“沒有想到今年番茄價格這么低,現在也不知道運到哪里賣。”22日當天,受訪茄農表達了他們對獲知市場信息的渴求。
馮春梅說,農戶的“小生產”與現代經濟的“大市場”之間,仍缺少有效的對接。他認為,在農戶個人和合作社能力有限的現狀下,需要政府更為有效的引導措施。“引導、幫扶發展有特色、上規模的農業產業,并不是簡單的補貼種植、技術服務、招徠客商。相關職能部門對市場的研究還應更細化,信息還應更靈通,引導還應更有力。”馮春梅認為,“農超對接”是訂單農業的典型代表,不僅有利于削減流通成本、促進農民穩定增收,而且對于提高農產品品質,推動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種植,具有直接推動作用,現在最為關鍵的要把這種臨時性的“農超對接”常態化、規模化。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如今鮮活農產品受不易儲藏、包裝簡單等因素的制約,價格提升非常困難。如何讓農產品提高身價,在市場上取得更高收益?業內人士認為,學習我市柑橘和西藍花在深加工上成功運作,使其耐貯藏、耐運輸,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院橋鎮主管農業的副鎮長王公斌說,這次“番茄價跌”使他重新思考今后番茄產業發展路徑。他說:“今后我們將把番茄種植面積控制在一萬畝以內。現在正在談一個2000萬元的保鮮庫投資項目。”
市農業局農產品推廣中心的工作人員認為,在現代農業生產中,訂單農業是降低種植戶種植風險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