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5月24日訊 今年的4月份,因為賣不掉,溫嶺農民徐正國忍痛把260畝的西芹刨掉。
如果,他能參加昨天的全市供銷工作會議,一定可以從今年慘淡的西芹市場里找回一些自信。
昨天,在會議的間隙,針對今年出現的賣菜難問題,市供銷社主任吳為民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他表示,在未來一年至一年半的時間內,我市將建設一個占地150畝、建筑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的農副產品集配中心。
并且,在這個集配中心內,還將會有一個2萬平方米的冷鏈系統(包括冷庫、專用冷藏車等)。
這意味著,徐正國今后不用再把自己260畝的西芹刨掉,他可以先收割,然后冷藏起來,等到市場回暖之后,再拿出來賣。
而這正是徐正國們翹首企盼的來自政府層面的幫助。
傷不起的徐正國們
看天吃飯的農民,是一群傷不起的人。變幻莫測的市場常常讓他們手足無措。
在吳為民看來,今年的菜賤問題,確實打擊了一群等待豐收的農民的積極性。“主要的原因有兩點。”吳為民說,一是來自政府的調控能力不足,這里的不足主要來自于硬件設施上的差距。
徐正國今年的經歷恰巧能說明這一點。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給他存放西芹,那么他將會有一段緩沖的時間。“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可以先將蔬菜存放起來,等市場好轉了,再拿出來賣,但臺州缺少這樣的地方。”吳為民說。
另一個原因來自于市場的信息。事實上,農民對于蔬菜種植品種的選擇,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他們并不知道,在什么時候,該種什么樣的蔬菜。”吳為民覺得,這就是信息不暢帶來的問題。
然而,從農民本身來說,他們對于信息的掌握能力太差,不知道市場的行情,就算知道也不會去分析。“而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信息指導,告訴他們該種什么。”吳為民覺得,這個時候,正是政府提供服務性的時候。
急徐正國們所急
當農民們蹲在田頭叫苦不迭的時候,政府部門也在著急。所以籌建臺州市農副產品集配中心的項目,市政府是下了決心的。
按照規劃,這個農副產品集配中心,將成為全市檔次最高、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的農產品展示、交易、儲藏、冷鏈、信息、物流、檢測和電子商務中心。
對于農民來說,這將會是一個提供從產前到產后服務的地方。
“這個集配中心將提供更多信息。”吳為民說,這些信息的提供者主要來自于全市的種業公司。“通過農民要買什么種子,種業公司就能知道大家的積極點在哪里。”在吳為民看來,這個時候,如果加以引導,可以更好地優化農產品的種植結構,“從而解決農民一擁而上種植同一種蔬菜的結果。”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