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01日
信息來源:
投資靠的是有思想的“眼光”(1)
對于很多個體投資者來說,他們大都認為,投資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份勇氣,還需要具有一種前瞻性的眼光,因為勇氣可以讓投資者在出現投資機遇時變得果敢而不是畏縮和猶豫不決,而富有前瞻性的眼光又可以對自己投資的品種或項目具有預見性。這話猛一聽似乎很在理,但實際上真正的投資卻往往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在北大經濟學教授馮科看來,如果想要成為一名成熟的投資者,僅僅具備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投資在馮教授眼里靠的并不是人們常說的眼光,而靠的是一個人的“思想”。那么,這又是為什么呢?
馮教授認為,眼光通常是指一個人在某一時刻,對某個領域的趨勢所做出的某種預測能力。比如某一個農村出來的學生考上了北大,那么很多人就會對其做出這樣一種預判:這個人未來一定會有出息。人們為什么會做出這種趨勢性的判斷呢?主要是依靠北大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作為參照物來判定的。但是這在馮教授眼里,如此的判斷是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因素的。這是因為,北大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名牌大學,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并不是每一個從北大畢業的學生其未來都會是一片美好的。因為即便是在北大這樣一所有著良好氛圍的大學里,每個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都會存在著一定的不同,比如有的人在這種學習的氛圍下根本就無法認真學習下去,再比如,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他們學習的進度及喜好也會有所不同。這也就意味著,哪怕是那些考入北大的學生是天之驕子,最后在未來幾年的學習過程中也并不一定就會成長為一名國家的棟梁。
正是出于這些原因,馮教授在課堂上講到這一點時,總是會對北大學子們做出這樣的忠告:進了北大,就像是古時候那些被選進宮的秀女一樣,雖然一腳踏進了宮門,但是未必每一位入宮的秀女都會成為貴妃娘娘的,只不過是有了這種可能。從這一點其實也可以看出,人們對那些考入了北大的學生們的未來會大有“出息”的判斷只能是一種常理性的判斷,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眼光”。因此,馮科教授認為,作為北大學子來說,僅僅擁有了一定的眼光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作為一種投資而言,它完全是一種商業行為,而不能摻入很多個人因素或是主觀方面的情感等因素。也就是說,投資是一門學問,而并非只是一種預判。所以在馮科教授眼里,投資這種行為需要的是一種大智慧,而不僅僅是一種所謂的眼光。
為了更進一步地證明自己的觀點,馮科教授還給那些北大學子們舉出了一個眾所周知的投資大師——巴菲特的例子。早在股市沖上前所未有的6000多點高度之前,很多媒體在向巴菲特問及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時,巴菲特曾不止一次地談到過,中國經濟在未來的發展會很好。在其后巴菲特幾次來到中國訪問時被各路媒體問及這一問題時,他的口吻也一直沒有改變。平心而論,巴菲特的話并不是違心的,而是他通過自己對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而做出的一種客觀的判斷。這一點很多在北大攻讀財經專業的學生都很明白,但是同時他們還明白一點,股市作為一個國家經濟的晴雨表,其走勢是會在第一時間反映出這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發展勢頭以及某些行業在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歷史性的機遇,但是當眾多北大學子及中國的中小投資者們都在翹首觀望著巴菲特的一舉一動的時候,巴菲特卻始終沒有什么投資的動作。并且在其后的幾年間,巴菲特一直都在向中國媒體表達著自己看好中國經濟的觀點,但是卻始終沒有向中國股市投資。而在此期間,中國股市從2000多點一直爬升至了歷史性的高位6000多點。很多投資界精英及中國的中小投資者都對此大惑不解,因為巴菲特和他的投資公司的確是錯過了一輪超級大牛市。那么,如此大的一輪牛市行情,巴菲特為什么就甘愿錯過了呢?他既然是一直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為什么卻遲遲沒有投資呢?
北大財富課 作者:金圣榮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