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按照“環境立區”戰略要求,全區環境保護工作以國家級生態區創建和“創模”復檢為載體,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為抓手,以主要污染物減排為重點,以全面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為目標,抓重點、破難點、樹亮點,切實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取得了一定成效。
明確目標任務,做好“統籌”文章
今年是區委、區政府對生態和環保工作的重視程度是空前的,為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年初在成功建成省級生態區的基礎上,區委、區政府確立了新目標、提出了新要求,結合杭州市下達的2010年度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內容,專題研究下發了國家級生態區創建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并先后召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議、區長辦公會議和專題會議等15次會議,專題研究落實生態創建和環保工作。區委、區政府將生態環保各項工作納入年度綜合考評,實行了歷年來最嚴厲的、前所未有的考核機制,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減排和河流交接斷面有一項達不到要求,扣減領導班子成員年度考核獎的20%,有二項及以上內容達不到要求,扣減領導班子成員年度考核獎的30%,真正體現了生態環保“一票否決制”。 區財政安排生態區建設專項經費46720萬元,按照項目建設進度對予補助或獎勵,為各項工程的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區人大常委會對水環境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及固廢污染治理等進行了多次調研、督查;區政協領導班子專題聽取了區環保局關于污染減排、水環境保護等匯報。各鄉鎮、街道都把生態建設工作擺上了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一把手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研究貫徹措施,精心組織安排,狠抓工作落實。區生態辦和考評辦認真履職,每季度分片召開生態例會,督查、通報進展情況。全區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監督、部門分工合作的工作機制,各項生態環保工作扎實推進。
加大資金投入,做好“建設”文章
環境基礎設施是環境質量改善的基礎。今年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再度加快步伐,余杭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48%,到年底預計可完成60%;良渚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因土地指標問題延期開工建設,已完成總工程量的10%,到年底預計可完成20%。塘棲污水處理廠尾水南排工程已全線貫通,臨平污水處理廠前期工作正順利推進。全區處理能力達到29.6萬噸/日,余杭、良渚、塘棲、崇賢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標率100%,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6.2%。全區新敷設管線92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家,新增污水量2.1萬噸/日。結合“清潔、綠化、健康、文明”城區創建活動的開展,制定了余杭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實施方案,在臨平碧天家園等3個小區開展了分類回收試點工作。2010年全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33.8萬噸,臨平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塘棲、余杭等中心鎮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5%以上,其他11個鎮無害化處理率86%以上。實施了沿河、沿湖、沿公路、沿鐵路、沿高壓走廊的“綠色工程”,積極開展村莊綠化和“一繞三線”、西溪濕地三期、文一西路等重點配套綠化建設,新增綠化面積518.02萬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園綠地120萬平方米。深入開展生態村鎮創建工作,新建國家級生態鎮1個,區級生態村?個和 “多綠”單位?余個。
突出源頭控制,做好“防治”文章
根據全區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和總量控制要求,今年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關停臨平印染廠等污染企業11家。完善環保綜合決策機制和公眾參與制度,敏感項目環保部門提前介入,新建項目嚴格執行環評、“三同時”制度。創新環保執法手段,在“飛行監測”基礎上,推出了告知執法、交叉執法、專項執法等方式,促使企業主動發現問題、規范內部管理、降低執法成本。注重環境信訪“抓早、抓小、抓苗頭”,在12369受理中心24小時受理群眾投訴的基礎上,建立了“四訪工作法”,開門接訪、帶案下訪、入戶走訪、登門回訪,強化環境信訪的化解。加強重點區域和流域整治,深化運河流域截污納管和企業監管整治工作;完成運河搪瓷、超山蜜餞行業驗收,開展運河鎮17家涂層企業專項治理;啟動大氣污染整治、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發放率80%以上,尾氣檢測站已有2家完成招標;油氣回收治理全面啟動;積極推進脫硫工程建設,5家熱電廠共20臺燃煤鍋爐的改造任務已全面完成并通過驗收,26家企業的4噸以上10噸以下35臺燃煤鍋爐脫硫除塵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切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推進生態建設,做好“優化”文章
結合國家級生態區創建,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三大生態產業,優化生產力布局。余杭經濟開發區已完成生態化改造年度任務,在杏輝天力(杭州)藥業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國控、省控重點企業強制清潔生產比例累計達到85%以上。完成5個生態農業示范工程、3個規模化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及綜合利用工程、9個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設施項目和3條河道綜合整治及水生生態恢復工程建設。積極實施“肥藥雙控”和農家樂控制,擴大黃湖鎮垃圾分類回收試點范圍。對5個廢棄礦山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建成生態墓地7個,“三沿五區”墳墓治理率達到95%。加強環保宣傳教育,開展了“民情連線”訪談、青少年環保故事大賽、第二屆生態環保游等形式多樣的環保活動,組建了環保義工大隊、環保宣講團和環保小記者三支隊伍,搭建了公眾參與環保的平臺,形成了良好的氛圍。2010年4月,余杭區被省政府正式命名為省級生態區,黃湖鎮、徑山鎮小古城村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鎮和生態村。
2011年,全區生態環保工作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環境立區和民主民生戰略,圍繞“低碳城區”建設,以國家級生態區創建為主線,以主要污染物減排為核心,以全面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為目標,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大經濟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力度,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統籌生態文明建設,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為余杭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扎實的環境基礎。
確立五大工作目標
2011年生態環保工作將圍繞五大主要目標來開展,一是確保順利通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檢,基本達到國家級生態區建設標準;二是確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年度目標,COD和NH3-N在2010年基礎上削減3%,SO2和NOx削減4%(初定);三是苕溪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運河大麻斷面力爭穩定達到五類水標準,上塘河水質與上年相比有明顯改善,交接斷面水質達到考核要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315天以上,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四是創新執法手段,突出監管重點,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100%,“飛行監測”達標率90%以上;五是環保能力建設得到加強,公眾滿意率得到提升,環境信訪投訴總量不斷下降。
強化創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按照“以生態文化為先導、生態經濟為支撐、生態環境為保障”“三位一體”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是扎實做好“創模”復檢工作。二是全面推進國家級生態區創建:指導瓶窯、徑山、余杭、中泰、倉前、仁和等鄉鎮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探索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喬司、運河兩鎮建成市級生態文明示范鎮,鸕鳥鎮前莊村、百丈鎮百丈村建成市級生態文明示范村;制定區級生態文明示范村建設標準,建成區級生態文明示范村10個;繼續擴大“多綠”創建的覆蓋面,積極推動各級“多綠”創建單位向市級、省級和國家級遞進,進一步引導全社會的資源和力量參與環保工作。三是加強生態文明宣傳。充分借助各種載體,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環保法律法規、生態環保知識和環保工作的宣傳;充分發揮環保宣講團、環保義工大隊和環保小記者團三支隊伍的作用;深化點對點的宣傳,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在群眾中樹立生態文明基本理念。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