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11年01月25日
信息來源: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十一五”期間,溫州市工業投資率低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成為制約溫州工業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沒有強有力的投資支撐,就不可能有趕超發展。2011年溫州市計劃完成工業性投資360億元左右,同比約增長15%,努力實現工業性投資新突破。
力促工業投資快速增長
完善工業項目庫的建設。在2010年建立項目庫的基礎上,積極收集本地企業的重大工業項目、在外溫州人與外商投資項目,從中篩選一批科技水平高、市場前景好、投資強度大的工業項目,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充實項目庫。同時,修訂完善《溫州市工業用地項目評估辦法》,指導各縣(市)制定適合當地的評估辦法。
加大工業項目推進力度。緊緊抓住工業項目的開工建設和竣工投產這兩個關鍵環節,確保重大工業項目的順利建設。對擬建、已供地、在建的百項億元以上投資的重大工業項目進行跟蹤,督促各地逐個項目做好政策處理和服務工作;對已供地遲遲不開工建設的企業,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督促開工建設;對已開工建設的項目,督促加快建設進度,早日投產。對現有企業的廠房利用率情況進行調查摸底,鼓勵土地利用率不高,產出率低,效益、稅收低的企業進行廠房改造或閑置廠房的盤活,提高工業用地的利用效率。
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圍繞 “十二五”期間的“技術改造沖千億工程”,將工業投資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引導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改造生產工藝和落后設備,提高企業生產效率,提升產業層次。每年全市工業技改投資200億元,力爭全市五年完成千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技術改造。
推進工業用地公開出讓。配合各縣(市、區)和土地部門做好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公開出讓工作。嚴格執行國家、省、市的產業發展政策,指導各縣(市、區)、經濟開發區做好工業項目的評估工作,把好工業用地的產業功能關。開展工業項目代辦制,推進優質工業項目盡快落地。加強工業項目投資監管,確保出讓的土地能嚴格按出讓公示要求與出讓合同執行。
加大企業培育力度
做強龍頭骨干企業。圍繞“百龍企業培育工程”,落實百龍企業培育扶持各項優惠政策;實施百龍企業年度考核與動態管理制度,實行優勝劣汰;進一步落實百龍企業領導掛鉤聯系制度。
加強小企業培育。圍繞構建中小企業“四位一體” 融資機制,創新融資渠道,引進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優質機構,構建全方位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推進企業整合重組工作。深入企業調研,進一步了解挖掘整合重組的新動向、新苗頭、新案例。做好企業整合重組的申報、審核工作,特別是十大轉型升級方案中涉及到的整合重組項目,逐個跟蹤、服務與協調,促使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圍繞“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實施企業技術中心培育、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產學研合作、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等“四大工程”。
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扶持建立10個左右行為規范、能力突出、作用明顯的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示范點,計劃用5年時間建立50個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