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原因成為互聯網企業選擇海外上市的首要因素。然而,狂熱之中,我們也應該看到海外上市的不足之處,如由于國內互聯網企業經驗不足而可能導致的訴訟風險。
3月30日晚間消息,奇虎360(NYSE:QIHU)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首日開盤價為27美元。據此估算,其市值約為32.4億美元,超過盛大的28.76億美元。數據顯示,截止今年4月24日,我國共有63家互聯網企業在海外上市,其中以在美國上市為主,今年年內還有近十家中國互聯網企業準備去海外上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自去年8月到12月,幾乎每個月都有國內互聯網企業赴美上市,且市場表現惹眼,除當當網和優酷網外,9月份上市的搜房和10月份上市的藍汛上市首日均以暴漲收盤,11月份上市的易車網雖在開盤日只是微漲,幾日后股價也有上漲16%左右的表現。
與這些后起之秀相比,百度、搜狐、網易等互聯網老股的表現并不遜色絲毫。根據納斯達克市場數據,百度位居去年該市表現最佳科技公司之首,股價全年上漲150%左右,由2010年初每股40美元左右,沖至年底每股100美元左右,中國.com公司全面開花。
京東商城與凡客誠品作為人氣極高的電商企業也將于海外上市,京東商城投資方今日資本創始合伙人徐新曾經透露,京東商城上市計劃定于2013年,“將會在企業做到非常成熟的時候”選擇上市。但隨即京東商城方面推翻了這一說法,稱并沒有所謂的時間表,上市“僅僅是水到渠成的事”,這樣的說法似乎更有將上市時間提前的嫌疑。況且近期的圖書價格戰儼然令京東與當當網“勢不兩立”,為了在和當當網的競爭中占盡優勢,上市顯然是京東一個重要的決策選擇。
曾經的卓越網副總裁、創始人之一陳年創辦的電商品牌凡客誠品,從2007年成立至今不到3年時間已是名聲大噪,不過這些都是靠燒錢換來的。同理,按照優酷和土豆的上市邏輯,凡客誠品也不得不上市,通過融資獲得生存下去的機會。不出意外的話,2011年,老虎基金旗下的京東商城、凡客誠品應該至少有一家可以實現上市。
電商之外,視頻業也是另一股上市隊伍。其中土豆網與迅雷在明年上市的可能性很大,56網則宣稱將在兩年內完成上市。土豆網作為優酷網的最主要競爭對手,兩者幾乎同時發起上市計劃,但最終由優酷拔得頭籌,成為第一家美國上市的國內視頻網站。土豆與優酷目前同樣處在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尷尬位置上,上市成為資本脅迫和盈利壓力下唯一的可行之法。
社交網站中的兩個代表千橡互動和開心網也相繼傳出將在海外上市的消息。知情人士透露,千橡互動已經聘請瑞士信貸和德意志銀行,幫助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在紐約上市。而其主要競爭對手開心網也不甘落后,其創始人程炳皓表示公司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已經實現規模盈利,月盈利超過1000萬,他還表示在未來不會太長時間內開心網一定會上市。
在上市大門外的國內互聯網企業還不只這些,婚戀網站世紀佳緣網、財經門戶和訊網、新聞資訊門戶網站鳳凰網等等不同行業領域的互聯網資產都瞄準了海外上市這一目標,使國內的海外上市后備隊伍日益龐大。
其實不想走
相比較而言,我國在2009年底就推出了創業板,連同之前的主板和中小板卻一直缺乏互聯網行業的上市公司。如果說我國以前的很多互聯網企業基本都在國外上市,比如百度、盛大、搜狐、新浪等,是因為國內主板市場和中小板市場門檻太高,那為什么中國推出創業板后依然留不住那些優質的互聯網企業呢?筆者認為應該有以下原因,以企業海外上市首選的美國為例:
首先,創業投資涉入互聯網企業多數發生在企業成長的較早期或者尚未盈利的階段,這類早期投資多數是外資創投,而國內的創投一般只投資已經有較高盈利并能很快在國內上市的企業,即使是國內領先的創投也較少投資于早期的互聯網企業。由于政策不允許合資互聯網企業在國內上市,歷史原因成為網站奔赴海外上市的最關鍵因素。
其次,美國金融市場完善。美國證券市場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可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而且信息透明,上市門檻低,監管到位,海外上市的條件相比國內要寬松。互聯網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成立的時間沒有限制,盈利要求也較低,對互聯網公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而且不少已經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表現不俗,起到了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國內上市條件苛刻,對公司是否盈利以及公司的成立時間都進行嚴格把控。國內A股的市場和美國股市相比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不可控因素過多,隱形成本過高,整個IPO耗時太長,很多企業在等待的過程中苦不堪言。
再次,投資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大多有國外背景,他們對國外的市場更加熟悉,而且國內對外資持股比例有嚴格限定。由于外匯管制的原因,外資創投不能方便地將盈利換匯退出,只能通過設立離岸公司、搭建紅籌架構來投資,這就決定了這類企業傾向于選擇在海外上市。
最后,不得不提到一個潮流的共性,即可以形成集聚效應。互聯網企業在美國上市可以起到較大的廣告效應,有助于樹立企業的國際化形象。畢竟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證券市場,以及最完善的金融市場,在美國上市可以起到一種很好的宣傳效果,而且大量優質的國內外互聯網企業都在美國上市,引發了投資者對中國概念互聯網企業的持續熱捧。
然而,狂熱之中,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不足之處。
海外上市成本高,維護成本也高,我國企業在美國通過IPO上市的平均成本達15%(包括請律師、投行、審批機構、會計事務所等),而且每年還有一筆不菲的年費(國內無年費)及上市維護費。因此,收益與付出不成比例將導致巨大的市場壓力。同時企業還要合理進行估價,估價過高容易導致發行失敗。事實上,投行經常看走眼。
此外由于投資文化差異,國外在政策上非常注重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這就使得中國互聯網企業面臨著上市后的監管責任與法律風險。海外證券市場有著比我國內地更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并且法律及其執行機制較為完善。除了證券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督外,還有來自投資者、中介專業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的積極監督機制,如集體訴訟。
內地企業由于不熟悉海外證券市場的制度規則,在操作中時有信息披露上的漏洞,因而極易遭遇訴訟的困擾。從財務方面講,納斯達克市場要求上市公司有完備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透明的財務制度,對海外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提出了較高要求。對于習慣于在國內運作的公司來說,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所積累的經驗必然不甚完備,赴海外上市后如不相應地迅速提高管理水平、規范公司運作,財務風險就會如期而至。
如果有一天,國內對資本的政策更加開放,互聯網企業或許可以回歸本土資本市場,讓更多國內股民享受他們的成長分紅,用戶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統一也有利于擴大網站自身的影響力,獲取更多的投資。(作者:別坤)
中國股市馬上可能把中國成長性排名第一的行業給活活扔掉!這是誰之罪?
目前中國市場的交易所包括上交所和深交所,板塊有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為什么這些板塊留不住中國的優質互聯網企業?
社會輿論將風險與泡沫混為一談
——全社會對互聯網風險的心理承受力,居然抵不了一座爛尾樓
輿論是一面鏡子,媒體是反映社會共識的風向標,在互聯網這個問題上,輿論對其風險、不確定性和泡沫的恐懼,遠遠超過正常限度。
最典型的就是全社會對2000年互聯網股泡沫的過度反應。當時,互聯網股泡沫是客觀存在,但媒體顯然進行了夸大反應。在輿論中,互聯網股票的泡沫,成了互聯網泡沫。在媒體誘導下,近四成人(39%)把互聯網股泡沫理解為互聯網泡沫,即把互聯網本身當作了泡沫。經歷過當年的人都可感覺到,當時社會輿論對互聯網表現出“深仇大恨”,必欲將其當作泡沫整體擠去。這不能不令人心寒、膽寒。實際上從那時起,互聯網企業遠走他鄉,就成了不可逆轉之勢。媒體的反應不能歸罪于個人,它實際反映了一種深層的普遍社會心理,通過將風險與泡沫劃等號,拒斥以不確定性為特征的信息經濟。
事實是怎樣的?
第一個沒弄清的事實是,人們感知的風險與實際的風險比,天上地下。中國人夸大了風險。
據測算,2000年投入中國互聯網的資金,“全部加起來,只相當于在黃埔江邊蓋了一座爛尾樓,還不是最高的一座”。全社會對互聯網風險的心理承受力,居然抵不了一座爛尾樓。而傳統實體經濟中損失了多少座爛尾樓,為什么沒有同樣強烈的反應呢?顯然,不是損害本身的大小在起決定作用,而是人們愿意相信什么在起作用,人們不愿意相信互聯網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第二個沒弄清的事實是,互聯網風險投資的錢花得值不值。一個基本事實是,沒有上市的,基本都死掉了,如顯赫一時的8848、實華開;而上市的,如三大門戶、阿里巴巴、騰訊等都成了中國互聯網的核心力量。
即使在互聯網股泡沫最盛的2000年,中國互聯網的投資,按照風險投資的正常投資回報率,總體也是合算的。包括百度在內,如果不是因為間接(通過硅谷動力)獲得風險投資支持,也不會有現在。如果沒有那時的投資,今天1300億市值中的大部分,都將不復存在。
第三個沒弄清的事實是,中國互聯網的風險投資是否劃算。
美國多年后的數據分析顯示,時間越長,風險投資的回報率就越高,即使包括互聯網泡沫破裂時也是如此。過去10年間,風險投資的回報率為17.3%,而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準普爾指數的回報率僅為2.1%和1.4%。
人們不了解,中國互聯網風險投資的回報率,遠高于美國。IDG董事長麥戈文在第86次來華訪問時,曾透露過這樣一個信息:在中國的風險投資占IDG全部風險投資的三分之一,年平均回報率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五,而在其他地區,這個數字是百分之十五。
今天,1300多億的互聯網上市企業花落人家,中國成長性最好的產業集體投奔海外“樂土”,當年對互聯網發出逐客令的媒體如果還不反思(他們至今從來沒有反思),還不感到臉紅(他們從來沒有感到臉紅),那么,互聯網企業仍會感到極度不安全,仍會繼續逃離。
中國的風險投資家為什么表現業余?
在中國,有一個怪現象,風險投資基本是個人行為。
經常看到,在風險投資大會上,創業者、投資家熙熙攘攘,但談不成一起生意。風險投資人往往通過個人關系,在私下場合找投資對象。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